说起咱们的辽宁舰,大家都知道这是艘能起降舰载机的大航母。可你可能不知道,这大家伙每次出海几个月回来,船底黏着的“海鲜”比渔船捕的还多。这玩意儿叫藤壶配资平台配资配资,每回清理能有二三十吨。但你猜怎么着?这么多海鲜一丁点都不能吃,全得烧了。为啥?事情还得从头说起。 辽宁舰是2012年服役的,排水量六万多吨,船底面积比半个足球场还大。它在海上跑的时候,海水里的藤壶幼虫就黏在船底,越长越多。藤壶像贝壳一样硬,繁殖超快,几个月就能在船底摞成一层层的“石头阵”。有次美国航母清理藤壶,光这一项就捞出上百吨,跟运海鲜似的。咱们辽宁舰虽然没那么多,但每次回港少说也有二十吨往上。
可这二十吨海鲜为啥不能分给官兵改善伙食?甚至不能卖掉?这事背后有大学问。藤壶本身是能吃的,广东福建有些地方还把它当菜。但军舰上的藤壶有毒!原来船底刷的防锈漆里掺着铅、汞这些重金属,藤壶泡在里面吸收毒素,人吃了轻则拉肚子,重则肝肾受损。更糟的是,军舰跑遍南北海域,船底还沾着油污,藤壶烂了会滋生细菌和寄生虫。
这事海军吃过亏。1996年印度一艘航母的船员馋了,把船底藤壶煮了吃,结果几十人得了疟疾,舰上医疗室全挤满了。从那以后,全球海军都立了规矩——船底附着物必须全销毁。辽宁舰的藤壶不仅不能吃,扔进海里更不行。它跟着军舰跑了大半个太平洋,身上可能带着别的海域的外来物种。要是把外来的藤壶扔到青岛军港,它们会抢本地贝类的地盘,码头管道也会被堵得死死的。
每次辽宁舰回港,得先开进船坞抽干水,用高压水枪冲、金属刮刀铲,最后再喷化学药水。清理完的藤壶堆成小山,全用密封车拉走烧掉。焚烧厂的大烟囱冒着黑烟,旁边还有专人检测空气。有次青岛某基地处理不当,附近居民差点闹上访,现在流程比安检还严。 不过海军也没坐视不管。以前用的防锈漆虽然防附着,但效果有限。现在改用了新涂料,听说是纳米涂层,表面像有一层空气膜,藤壶黏不上去了。辽宁舰用了之后,附着量从几十吨降到几吨。后面造的山东舰、福建舰设计时就考虑周全了,船底材料更先进,电磁弹射系统也不给藤壶落脚机会。虽然成本涨了不少,但省下的油钱和维修费够买好几车海鲜了。
要说这事有意思,官兵们私下嘀咕:“这玩意儿要是能吃多好。”但安全第一,再馋也只能看。有次我去青岛军港采访,亲眼看见工人穿防护服处理藤壶,旁边还立着“有毒有害”的牌子。附近鱼市老板跟我说,他们卖的藤壶都是人工养殖的,军舰上的?别想歪了。 军舰变渔船?这事听着新鲜,实际上是个大麻烦。几十吨海鲜全烧了,听着可惜,但比起中毒住院、生态崩溃,这钱花得值。现在的涂料越做越好,藤壶越来越少,但海军还得继续研究。毕竟,海上航行安全这事,可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